Tu Jiadong 的高中毕业感言

(由真实事件改编😜)

如果说6月15号毕业典礼是我正式毕业的标志,那么到今天25号已经过去10天了。事实上,高考考完我就一直想写一点关于高中的东西,我总感觉不写一篇毕业感言就没有那种“wrap up”的满足感,高中三年的记忆也如空中漂浮的尘土般无从着落,让人看了心慌。然后一拖便是到今天,拖延的时日原本让我可以细细构思准备,但它不但没有让我下笔如有神达到一挥而就的程度,反而更让我一筹莫展了(总算感到了拖延症的危害)。

我本习惯性地想按以往写语文考场作文的套路列大纲、分结构、套引用等等,但想想毕竟这不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也不算散文,更多的是杂言,没必要把它弄得“八股化”,导致最后变得精致而空洞、华丽而做作,所以...我就想到什么写什么,期望达到《功夫熊猫》中panda的“乱拳打出真功夫”(手动滑稽)。

嗯...片头结束,以下正片开始。


三年前,我怀着怯意和憧憬踏进高中校门时,我还是初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学霸,因为我考上了提前班,而严格意义上我还是初中生,说普通是因为我是以班里排名17名的成绩考进去的,只能算中等水平。当别人还在刷着题准备中考时,我已经开始在新环境下学习新知识了。犹记得当时是夏天,教室外的树木被下午的太阳晒得无精打采,此起彼伏的蝉声不知为什么让人觉得心安,而教室内新班主任正慵懒地说着有关事项,同桌正悄悄地问我叫什么名字。我感到舒心,那天过得特别快。我下定决心不再重现初中时我的浑浑噩噩,并乐观地以为美好的新生活就要开始。

三年后,我毕业了,回望这三年,却不尽如三年前想象的那般美好。这是正常的。现实总爱和理想开玩笑。到了最后,高考实际分数也和预估分数开了个玩笑,而恰恰这是高中三年开过的最大的玩笑。

高考前的数十次模拟考,我基本都开心地稳居班级前5。高考后我虽感觉有些发挥失常,但对了答案后觉得还可以,再一次发挥了我的乐观主义基因,以为这次也有前5...结果两天前出成绩之前,我还在考虑中山和哈工深哪个好,而结果我只有全省毛8000名(震惊以及生气),╰(‵□′)╯,8000名怎样了呢,只能报内陆985东部211了啊(>﹏<)。我苦笑着看到班级群里好些人宛如暴发户一般吹嘘着自己的成绩,虽然都谦虚地说自己的分数不高不高怎样的,但不难看出字里行间的优越感与膨胀感。

然后我就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并不是一个自信的人,相反我很自卑,在高中三年我常常有这种怀疑自己的时刻,而这源于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恐惧。王小波的那句话还是有一丝丝道理的:人类所有痛苦都来源于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愤怒。有趣的事,我那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性格恰恰可以掩饰我的无能与懦弱,从而装出一副高冷、自信的模样,就如《欢乐谷》里写到的:“有人说她神秘莫测,其实她知道,就是你故意装作淡泊一切,用一句话或一个眼神来掩饰自己的浅薄。”我是不是真的戴着个面具呢?

宕开一笔来说,高中所有行为都是为高考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和品德(这只是附带品罢了)。我们高二下半学期已经教完所有知识开始复习(高考与选考)了,而高一高二也有很一部分时间是用来复习学考的,因此真正的学习知识(品德素质教育不存在的)时间顶多只有一年半。剩下的一年半的复习时间,就是培养你的熟练度,即完善你的“执行”能力,而不是创新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高考考650和690的人之间的差别不在能力,当然有人说“执行”也是种能力,那我真说不过他了。

因此我感到时间被浪费了,浪费得毫无价值,于是我感到空虚和恐慌,刷题时找不到满足感,做题时更不用说有乐趣了。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周围有些同学开始看杂志和小说。但我更暂时还没有,我搜罗各种难题来挑战自己,但却发现我失分的原因往往不在于难题(其实这是好些人的通病)。我做各种竞赛题想锻炼我的思维,但成绩并不见得提高,因为难题还是难,于是我对“智商很重要”的想法再一次有了体会,觉得说“聪明的孩子是努力出来的”这种话的人一定要么是十足的idiot,要么就是企图骗我们认真学习的badass。

关于高中最深刻的事物,想必就是考试了吧。到了最后一个月甚至每天都是整天安排考试,疯狂撩拨我们小小的神经。

而我们这一届考试的特殊又加深了这种深刻:

  • 11月英语概要首杀
  • 11月英语加权赋分
  • 选考政治中途换教材
  • 4月化学突换题型
  • 6月数学难到措手不及
  • 6月英语继续概要
  • 最后浙江史上一本线最高595!

偶然有一天我为了作文在知乎上搜罗各种好句时,看到才女林徽因的一句话“旬月里来去,日子都是可以唱歌的旧事”。我颇有感慨。如今更有同感。我再一次体会到了人类主观意识力量的强大。我觉得很多经历尽管在当时是黑暗的,但过去之后回头回顾那些事,“诚觉世事尽可原谅”,辛酸之余,感到美好,不禁想珍惜那些记忆,不禁想重回往日时光。

就如《平凡的世界》中写的:

一旦到了分别的时刻,一切过去的不愉快都烟消云散了,只留下美好而温暖的回忆与难舍难分的感情。

只是我不敢同意接下来的那句话:

在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许正是在自己的中学时代。那时我们多么年轻、纯洁、真挚、内心充满了生活的诗情。

当然,很多事本身还是美好的,不用经过时间的转化让它们从污泥变成金矿。

我还记得提前班时疯狂提前预习提前做好作业以便上课可以开小差、自修课可以悠闲一些,当时我带起了周围人也开始这波操作;还有我曾绞劲脑汁想不通共价键到底是什么原理、1mol到底是什么意思(太stupid了)。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物理考试考了全班倒数,而我同桌则是全班第一,当时物理老师兼班主任说:“总有人最后,总有人第一,这是不变的,变的是‘人’。”我还记得中考之前的提前班期末考我阴阳差错考了第四,然后到初中同学那里去炫耀。再跳到18年11月的选考,我考出了426的成绩,直接放掉三门课,那真是我史上最光辉考试成就,到后来每逢大考就没这个好运喽。

我还记得高一住寝室的那段时光,晚上10点就寝前每个人都要互相拥抱一下,似乎颇具仪式感;还有早上在食堂吃早饭时总要免不了吐槽一下,最后我们起得越来越迟没时间去食堂就直接去小店买东西吃了(爸妈知道了肯定气死呢)。我还记得高二运动会我咬咬牙去跑了1500米长跑,最后小组第4(每组11个),不错了。

哦,怎么能忘了数学竞赛辅导时光呢。

它可是大概占用了我们三分之一的假期时间,我们当时总是怨声载道,但到高三没竞赛了,都不免怀念当时上巨难的网课的时光、中午吃饭时间和同学外出游荡得很远的经历,甚至是那些本并未做完看完竞赛蓝皮书。对我和另外三个同学来说,我们有幸去杭州参加了全国数学联赛二试,顺便用公费好好吃、住了一天,但之前则在办公室闭关“修炼”受苦了一个星期,主要是学习变态的梅涅劳斯、Ceva定理、数论等等,有了可以吹嘘的东西2333。

我当然不会忘记高一时我们班喜欢我的那人(脸红= ̄ω ̄=),然后好像我还有许多小迷妹(我觉得自己没这么好看)。。还有高二分班后我那个可爱的后桌,老是找我问问题,我一紧张就讲不好,讲不好她就不懂,不懂就从下课讲到上课,然后就被老师抓了两次...但是高三换过座位后就不怎么交流了。还有我那性格跟我一样奇怪的同桌(也是高二),我有时讨厌他有时又喜欢他,总感觉他很孩子气,时而沉默时而兴奋,并且炒鸡喜欢看动画片,我安利的欧美电影他都不看(哼)。

关于寒暑假...记得那个分班后的暑假天天看网课准备学考,当时真的是好认真了...然后18年那个暑假约朋友去打篮球,然而我投篮老是不中,也是那个暑假看的复联3,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好看的漫威电影,可能反派胜利的电影对我都有一种额外的吸引力...反正假期都短一晃而过...尤其是寒假,作业做完年过完就差不多要回笼了...不知道大学里的暑假怎样呢...

到了高考复习最后阶段,我实在感到没什么可以复习,也许是时间太多了,一是虽然天天考试但不上课作业少,二是我不用花太多时间在英语上。而且加上当时考试压力也比较大,我便任性地在自修课上看课外书(当然是战战兢兢的),就这样《苏菲的世界》《人类简史》《围城》《欢乐谷》《小说月刊》《人民文学》就这么被我吞枣一般吞下肚了,这算是我那个时候心境的反映吧。心理学上说,压力大会导致自控力变差然后更有可能去娱乐。我并不承认我自控力差才去看课外书,我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做,即使我如今考差了我也不相信这是我看课外书的缘故。总有些人说我把看小说的时间拿去学习(其实就是做题),高考分数肯定会高个十几分,我都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说服自己这个命题一定是对的。

说到高三,不能不提高三教学楼五楼。

据说那在很久以前曾是高三情侣约会胜地,因为不仅人少宛如荒废之地,而且从走廊望出去视野宽阔可以直望到对面连绵的小山丘和俯瞰整个湿地公园,尤其是夕阳西下之时,当金黄的暮光洒满整个走廊,当夕阳染红了聚集在天际的云彩,让人硬是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美好,如同在了无生机的沙漠中意外发现了一抹绿色。如今对面造起了一幢幢公寓高楼,五楼的吸引力也今非昔比,但至少更加安静了,我于是在空暇之时常常跑到五楼——我曾傍晚在五楼饮酸奶消愁感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情境、曾和一个朋友在那里听每天傍晚广播里放的歌、曾搬把椅子在一个角落静静地看书(of course,这些事是偷偷的,毕竟难以向班主任解释)...总之,那里满足了一个对安静情有独钟的人的最低需求。

我从来都是个内向的人(难听点就是冷漠的人把),按dad的话来讲就是空间性小的人。空间性之小的特质一直持续到我毕业,大概很多同学对我印象仅局限于两个关键词“闷骚”“学习好”(要不是我长得帅就差点变成书呆子了😂)。

每次换位子,我都能和同桌后桌(没有前桌因为我坐第一排)搞好关系,因为他们离我最近,但我跟其他人的交往频率则断崖式下跌😥,因此坐靠后的人可能从来没和我说过一句话。我本决心一改初中的处事风格在高中“广交贤士”,结果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是循环罢了。

我终究懦于改变。

尤其是到了高三,我越来越觉得我的在校生活符合周国平所言: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看世界的热闹。

因为“这个世界越来越热闹,我却越来越安静了”,深感无奈,由此也有了愤世嫉俗之感,也许真的由文静变成了冷漠呐(。>︿<)_θ。

把镜头拉到高考后,在毕业聚餐上,有趣的是我和一个朋友因为去得迟,我们和女生坐在了一桌,旁边只有我朋友一个男生。但这确实符合我的风格,看着男生堆里吵吵闹闹,有的打游戏,有的抢红包,有的狂劝酒,我竟感到很庆幸,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不想融入他们,相反,我是羡慕的,但我从不承认,谁让我是个倔强的小孩子呢?

我就是想不一样呀~§( ̄▽ ̄~

不知哪里传来一声喊叫:“来点音乐吧!”,于是...响起了Little Distraction.......

It s a lonely, lonely, lonely,lonely night

It s a lonely, lonely, lonely ,lonely night

I need a little distraction to come along

A little distraction, and you are the one...


尾声

  • 本想辅以照片,然本人懒。
  • 此文必为家父所说“一无创新,二无思想,三无深度”之“三无之文”。
  • 今天尚觉可笑,多年以后,再看此文,定觉更为可笑,此诚无可避免之事。
  • 谨以此文致敬高中三年所经历之事、所接触之人。
  • 20190625 at night

导演:Tu Jiadong 演员:Tu Jiaong 客串:无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